2017年广西公务员考试公告暂未公布,但考生可以早做准备。需要复习的考生可借鉴参考公务员考试用书中心最新批次的2017年广西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(点击订购)。下面广西公务员考试网为考生提供一些练习题供考生练习。
1.旅行是什么?德波顿并不想急于提供答案;旅行是为了什么?德波顿似乎也不热心去考求。但释卷之后,相信每个读者都会得到一种答案——这答案,既是思辨的,也是感性的;既酣畅淋漓,又难以言说,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情绪,令人沉醉而不自知。
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( )。
A.读者读后会得到模糊不清的答案
B.读者领略到了德波顿的淡然无为
C.德波顿没有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
D.德波顿给了读者宝贵的精神享受
2.对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残酷统治怀有深深的愤慨的人们,往往把中世纪说成是漫漫长夜和科学的空白时期,为后人描述了一段科学上惨淡苍白的历史。事实上,这样的描述也不为过。然而人类总是要进步,无论多么黑暗的时代,它能禁锢人的手足,却无法阻止人们的实践;它能砍下人的头颅,却无法取消人们的思考。
这段话显示在欧洲中世纪( )。
A.科学发展一片空白
B.人们完全无法思考
C.科学仍然有所发展
D.每天都是漫漫长夜
3.近年来,汉语出现了许多新词新语。对同一事物或现象,有人愿意这样说,有人愿意那样说。对此,语言工作者应进行客观冷静地分析。看到那种盲目效仿港台语,或者为表现个性而表现个性的刻意“创新”,不闻不问是不对的。我们应规范语言运用的主流,但过分强调规范,希望纯而又纯也不行。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( )。
A.新词新语是人们社会生活的直接反映,折射出时代的色彩
B.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语言运用的主流进行规范
C.对盲目效仿和刻意“创新”的语言应进行规范
D.对新词新语过分挑剔不利于语言的创新和发展
4.词藻的妙用,在乎能显示印象,从片段里生出完整来。有些境界可用白描的手法,有些非词藻不为功,这个道理自然也有人理会得,依我个人的偏嗜,词中的温飞卿是很懂得用词藻的,六朝文之所以大胜唐宋四六文者,会用词藻至少是一原因。词藻,文学的色泽,也是应付某种需要而生,并非无聊的东涂西抹,专以炫人耳目为业的。俗滥是不善用之故,不是词藻本身的毛病。
根据这段文字,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 。
A.作者认为有些场合费用词藻不可
B.作者认为温飞卿作词善用词藻
C.作者认为六朝文远胜于唐宋文
D.作者认为善用词藻不会俗滥
5.几年来,我国许多餐厅使用一次性筷子,这种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。资源环境工作者呼吁:为了保护森林资源,让山变绿、水变清,是采取坚决措施,禁用一次性筷子的时候了。
以下说法不能对批评者的观点提供支持的是( )。
A.我国森林资源十分匿乏,把宝贵的木材用来做一次性筷子,实在是莫大的浪费
B.1998年的特大水灾不但与天气有关,也与多年的滥砍滥伐有很大关系
C.森林和种绿色植被对涵养水分、调节气候、防止水土流失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
D.保护森林不能只保不用。合理使用,适量采伐,发展林区经济,也能促进保护
广西公务员考试网参考解析:
1.答案: D
解析:
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。
材料通过了两个设问表达的主题“旅行是什么,旅行是为了什么,德波顿看似没有刻意考求”。然后用转折词“但”引出重点:虽然德波顿在书中看似没有直接提出,可是读者读完书后,却都会得出答案。最后用“破折号”具体解释了答案是什么:“既是思辨的。也是感性的;既酣畅淋漓,又难以言说。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情绪,令人沉醉而不自知”,可见德波顿的书给了读者精神上的沉醉与享受。D项表述正确。
A项的“模糊不清”,C项的“没有解答”明显与原文不符,所以不选;B项“淡然无为”材料中并没有体现。
故正确答案为D。
2.答案: C
解析:
据提问可知该题为隐含主旨题。
阅读可知,转折词“然而”引出语意重点,即“无论多么黑暗的时代,它能禁锢人的手足,却无法阻止人们的实践;它能砍下人的头颅,却无法取消人们的思考”,隐含主旨需进一步引申,即“科学仍然有所发展”,所以C选项正确;A、B、D选项均与主旨相悖。
故正确答案为C。
3.答案: B
解析:
此题考查表面主旨。
材料首先提到“汉语出现了许多新词新语”这种现象,然后指出对于这种现象语言工作者要冷静客观地分析,要规范语言运用的主流。由转折关系词“但”可知,材料的语意重点是其后的内容,即“过分强调语言运用规范”这也是不行的,也就是语言工作者应该用科学的态度对语言运用的主流进行规范,既不能放任盲目生造词语又不能过分强调追求“纯”,扼杀语言的创造性。B项表述最能概括文意。
A项不是文段所要阐述的重点;C、D两项都只从正或反单方面来阐述观点,不够全面。
故正确答案为B。
4.答案: C
解析: A项在文中第二句“有些非词藻不为功”;B项在文中第三句,“词中的温飞卿是很懂得用词藻的”;D项在文中最后一句“俗滥是不善用之故”。C项文中是“六朝文之所以大胜唐宋四六文者”,而选项是“唐宋文”,唐宋的四六文只是唐宋文中的一种,偷换概念。故正确答案C项。
5.答案: D
解析:
此题属于非典型的细节判断题,实际上属于判断推理中前提支持型试题。
“批评者的观点”是指“要采取坚决措施,保护森林资源,禁用一次性筷子”,D项中所表达的观点是要合理利用森林资源,适量采伐,那么言外之意就是可以利用部分的森林资源来制造一次性筷子,强调的是“用”而不是“保护”,故不能对题干中批评者的观点提供支持。
A选项指出我国宝贵的森林资源不能浪费在“一次性筷子”上;B选项提出“滥砍滥伐”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,该行为应被禁止;C选项指出了“森林和绿色植被”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,应该保护森林资源。这三项都支持题干中的观点主张。
故正确答案为D。